佑寧寺
佑寧寺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藏語全稱“郭隆彌勒洲”,簡稱“郭隆寺”。 位于縣城威遠鎮以東35公里的五十鄉寺灘村,距省會西寧65公里。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二年(1604年),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。屬于宗教朝覲旅游景區。
佑寧寺寺主為第七世嘉色活佛,已轉世13世。原有20多位活佛,主要為章嘉、土觀、松布、卻藏、王佛等五大昂活佛和九小昂活佛,五大昂活佛在清代均受封為呼圖克圖,地位甚尊,在歷史上很有影響;五大昂活佛精通藏、漢、蒙、滿文和佛學典籍,著作頗多,聲譽卓著。該寺現藏有印度造釋迦牟尼佛像,挖掘出土的三位一體銅佛像和佑寧寺護法神天王神各一尊,寺后半山坡一世章嘉墳墓一處等,均屬稀世之寶。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舉行祈愿大法會。
佑寧寺曾歷經三次大的災難,但現仍保持著“湟北諸寺之母”的地位,伴隨旅游業的發展前來朝覲,了解宗教文化的游客逐年增加,為了適應各界群眾的需求,在充分保護好佑
寧寺現有規模的基礎上,經規劃建設以宏揚宗教文化為內容的佑寧寺高僧大德紀念館,佛學成果藝術陳列館。熱忱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投資。修建歷代高僧大德紀念館、展覽館、修復維護現有殿堂,修建大門、停車場及相關配套的服務設施。
佑寧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南五十鄉境內,距西寧50公里,是青海較大的藏傳佛教寺院,號稱“湟水北岸諸寺之母”。該寺由三世達賴授記,四世達賴和四世班禪指派西藏第七世嘉色活佛在當地土、蒙古、藏族頭人協助下,于明萬歷三十二年(1604年)修建,海拔2500多米,占地面積6公頃,有殿堂7座。因地處郭隆地區,故又稱“郭隆寺”。清代康熙年間,寺院規模宏大,包括大小經堂、僧舍等2000多個院落,寺僧達7700多人。設顯宗、時輪、密宗、醫明四個學院,成為青海湟水以北地區最大寺院,其屬寺達49個,故有“湟北諸寺之母”的美稱。佑寧寺依山傍水,環境幽靜,氣勢恢宏,寺與山層層疊疊,渾然一體。寺前一佛塔高聳入云,入寺便是大經堂,沿山間小路拾級而上,便通向了山腰的各個殿堂,它們鑲嵌在陡峭的山崖上,造型奇特,蔚為壯觀。遠遠望去,蒼翠的松柏參天挺拔,郁郁蔥蔥,寺院點綴在山間,甚是美觀。山嶺、古樹、殿堂交相輝映,更增添了寺院的莊嚴、肅穆和恬靜的氣氛。佑寧寺建筑風格融土、藏、蒙古、漢族藝術為一體,可謂多種民族藝術的結晶。殿堂中的雕塑、繪畫作品藝術價值較高。沿著石階緩緩而上,猶如置身于云霧之中,有飄飄欲仙的感覺。歷史上佑寧寺學風濃厚,名僧輩出,享譽中外。該寺三世章嘉若貝多杰、三世土觀羅桑卻吉尼瑪、三世松巴益希班覺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學者。由于名僧輩出,該寺聲譽極高,被土族人民奉為圣地。佑寧寺原有大小20多位活佛,其中土觀、章嘉、松布、卻藏、王佛等五大囊活佛,清代封為呼圖克圖。尤其章嘉活佛是青海駐京呼圖克圖首領,封為大國師,與達賴、班禪和哲布尊丹巴并稱為“黃教四圣”。佑寧寺在歷史上學經風氣很濃,涌現出大批海內外有聲譽的高僧哲人,被宗教界公認為佛學研究勝地。尤其是第三世章嘉、土觀、松布學識淵博,著述頗豐,對藏傳佛教、歷史、醫學、藏學、歷算等渚多方面研究造詣極深,